精准援疆结硕果 豫哈协作谱新篇
——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助力哈密市公共资源交易能力实现新提升
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统领,坚决贯彻落实省委、省政府援疆工作决策部署,秉持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、“硬件”与“软件”协同、“当前”与“长远”结合的原则,以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创新为突破口,聚焦机制建设、人才支撑、技术赋能和设施升级,综合施策,助力哈密市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。
一、健全协作机制,推动建章立制和平台整合共享
以豫哈《对口支援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为基础,将公共资源交易援建纳入重点合作范畴,建立高层协调、专班推进、定期会商机制,中心班子成员先后4次前往哈密实地对接,有力保障了援疆工作的高效落实。在此基础上,同步推进制度体系建设,新建及修订规章制度22项,内容涵盖现场管理、服务规范、交易项目管理、信息技术与数据安全等7个方面。围绕平台整合与资源集聚,着力推动哈密市域内分散平台向市级统一平台整合,积极拓展交易覆盖范围。一方面严格落实“应进必进”,将农村集体产权、分散采购等项目依法纳入平台;另一方面倡导“愿进则进”,鼓励部队、国企、民企等市场主体项目自愿入场,有效破解交易分散化问题,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治理效能显著提升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整合4大类6小类共12个品类项目进入统一平台交易。
二、深化智力支援,增强内生发展动力
在选派1名优秀干部长期援疆的基础上,针对哈密专业人才短缺现状,充分发挥柔性引才机制作用,积极构建“引进来+走出去”双向交流格局。累计组织哈密干部职工8批次共22人来豫实地学习,并选派我省业务骨干3批次7人赴哈,围绕规则制定、系统升级、流程优化、业务操作、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开展“一对一”精准指导,持续提升哈密工作人员的专业视野、实操能力和综合素养。在柔性引才的支持下,哈密成功开展了政府采购框架协议采购,覆盖车辆保险、保养、加油、印刷、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,既实现了“用得上”的实操技术传递,也完成了“留得下”的制度机制创新,为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。
三、强化技术赋能,提升智慧交易水平
聚焦平台流程优化,实施“精准靶向升级”,完成电子交易、电子投标保函、评标等10个子系统迭代升级,实现无人值守不见面开标、土地在线竞价、全流程电子归档等突破,以“一网通办”极简服务确保交易过程“零干预”、市场主体“零跑腿”。在全疆率先规模化应用AI技术,上线智能客服“哈小易”,实现7×24小时“秒回”;创新建设评标区无人值守系统,运用轨迹定位、智能门禁等技术固化监管规则,从源头防范人为干预,实现评审“零打扰”,筑牢技术防腐屏障。深化“河南的哈密”工作理念,将哈密交易平台纳入全省远程异地评标调度系统,并率先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,带动郑州、洛阳、许昌、安阳等多地参与,构建覆盖我省核心区域的协同评标网络,先后完成哈密国华润疆文化科技项目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等64个项目(标段)远程异地评标,金额32.52亿元,有效缓解哈密专家资源不足、专业结构单一困境,项目评审效率显著提升。推动“豫哈专区”在双方官网同步上线,实现交易信息全量实时共享。截至目前,累计交互数据1700余条。捐赠CA数字证书,实现哈密企业“一地注册、两地通用”,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,拓展市场空间。
四、支持基础建设,夯实长远发展根基
在哈密新交易场地规划建设中全程提供技术支撑,指导功能布局、智能化集成与服务动线优化。经豫哈协同努力,哈密交易中心实现跨越式升级:交易大厅面积从450平方米扩至5640平方米;开评标室从“3开3评”增至“9开8评”;日承接项目能力从3个提升至8个以上;新增专家休息室、就餐室满足隔夜评标需求;评标区支持远程异地、分散席位等多种模式,实现开评标区物理隔离,彻底解决原有场地硬件落后、面积不足、设置不规范等问题,为打造全疆一流智慧交易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下一步,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在省委、省政府领导下,持续探索援疆工作新路径,不断巩固拓展合作成果,着力提升工作的精准性、系统性与可持续性,助力哈密市公共资源交易体系向更高水平、更广领域、更深层次迈进,为哈密市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2025年9月29日